学者观察

张颐武:传统村落传承中华文脉

关键字:

摘要:传统村落保存的一份历史记忆和生活样态,吸引着人们。在当下生活急剧的变化中,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十年来,社会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越来越重视,对于传统村落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多的发掘和探究,也是对文脉的传承和延伸。

       传统村落保存的一份历史记忆和生活样态,吸引着人们。在当下生活急剧的变化中,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留住传统村落的形态,能够让人们从中看到更多文明传承的踪迹,也能够让人们感知活在现实中的历史感。传统村落的保护,当然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历史的遗迹,而是“活”在日常生活之中的。寻常巷陌,人间烟火里有历史的侧影,也有当下和历史的交融中所具有的“有意味”的生活。传统村落留住的是“乡愁”,传递的是历史文脉里的深沉意蕴。

       前不久,我参加了全国政协“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专题调研,调研了黔西南、贵州安顺等地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情况,看到了十年来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所取得的成绩,也看到了在这一方面所展现的更多的前景。

       十年来,社会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越来越重视,对于传统村落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多的发掘和探究,这些都化作了生动而具体的实践。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既是人们珍重和热爱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文明世代传播传承的历史见证;既是历史价值的发掘和认知,更是当下生活和传统的真切对话;既是保留保存的历史,更是“活”在今天人们生活之中的现实;既是物质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更是精神文化的现实展开。十年来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的成就,正是新时代的中国珍重自己文明的一个部分,也是时代对于历史和文化承诺的一部分。今天人们在说的文化自信,既是经济和社会全方位发展带来的新的中国所展现的活力和影响,也是历史文脉的发掘和文化传承所带来的对于自己过往文化创造的尊重和关爱。而十年来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取得的成就,其实也正是这种文化自信的一个侧面。

       一方面,十年来加大保护力度,把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意义的传统村落保护起来,让它的历史文脉得以存留,它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得以呈现在更多世人的面前。我们在贵州就看到了“原生态”的村落,延续了古老乡村的样貌,延伸了一种具有浓郁本地特色的生活样态,这些都像是我们自己的精神基因,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部分就是在中华大地上星星点点的村落中传承的。正是这些星星点点,支撑了中华民族的延续发展。它们散落于不同的地点,构成了我们共同的精神来处。文化传承,不仅仅是地下的历史文物、传承的文献古籍,也不仅仅是庙堂或正史所承载的,传统村落延绵着中华民族在过往生活中的层层历史积淀。

       另一方面,十年来,“活”的保护和利用也受到了重视,文化中的关键是人,人的生活和在这生活中存在的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等都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是现实的投射。今天的人们当然要有现代的生活,但这种生活也是和传统相契合、和历史相融汇的。它不是“大拆大建”的遗忘和失落,也不仅仅是原样的存留,而是今天生活和历史之间的对话,也是今天的人们对于自己传统生活的珍重。这其实正是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的“魂”。传统村落并不是“空”的,而是有一种人的生活在其中的“灵氛”的展开。

       在贵州,我们看到了各种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的生动实践。兴义市雨补鲁村,让我们看到了活化保护的意义。陈氏家族从福建辗转迁徙定居到此,明朝初年以来就居住在这个村落。参天古树、百年老宅让人有无尽的回想,而生活在这个村里的人们依然保留着对于传统伦理的尊重、对于乡村故土的依恋。这个在自然形成的天坑中的村落,是近年来经过传统文化挖掘和整理,让美丽乡村和历史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陈氏宗祠、山神庙等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留,而诸如古法酿酒、面条制作等传统的手艺也得到了传承。听着陈氏家族后人的介绍,看着这些活的历史在今天的展现,确实让人感受到十年来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的成就。

       而兴义市万峰林中的纳灰布依特色村落、南龙布依古寨等,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高荡村也都用不同的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村落多样的生活形态和民族文化的活力。我们从贵州这几个地方就能够看到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所取得的坚实成就。

       当然如何让传统村落在保护中得到更多的利用,在利用中获得更好的保护,活化而不失传统的韵味,保护而具有生活的烟火气,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十年来的成就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中文脉的传承和延伸。


附件下载: